9月28日上午,在平顶山市新华区湛北社区的活动室内,只见8名义工正在精心地缝制荷包和吉祥鸟,她们在郭大娘的指导下一边做活儿,一边交流,针线在她们愉悦的笑声中穿梭……
郭大娘,名叫郭巧莲,今年76岁,是我市民间文化保护协会理事,一位热心公益事业,处处奉献爱心的老人。她经常参加协会的活动,热衷于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她不仅会刺绣,还会剪纸,她的手工刺绣还登上了第四批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 今年六月中旬,为迎接建党100周年,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她与学生们积极赶制弘扬红色文化的剪纸作品在自媒体及社区里宣传。今年7月以来,我省接连遭遇洪灾和新冠疫情,郭大娘看到救援人员不顾自身安危,奔赴郑州、新乡等地参加抗洪抢险,又看到常态化的防疫人员是那么的辛苦,她深受感动,于是她积极组织彭玉琴、邢少敏等人紧急缝制香囊等慰问品,将缝制的50个荷花挂件,100多个吉祥小鸟、50个吉祥如意香囊及27床被子于10月3日送到了市慈善协会,并表示要把这些作品送到参与救灾的民间救援队员和志愿者手中,以表谢意。 奉献爱心,慈善博爱,一直是郭巧莲遵循的做人原则。她常对学生们说:要懂得爱,多做善事,要尽孝心,尊敬老人,要有奉献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她不仅宣传孝道文化,还经常帮扶困难群众。近日,天气渐冷,为表达她对偏远山区困难群众的关爱,她带领她的爱心团队,向鲁山县熊背乡的13户困难群众和敬老院孤寡老人送去了13床被子、13桶食油、500多斤米面及衣物。 郭大娘热情和善,几乎天天都乐呵呵的,常和社区里的几名喜欢剪纸、刺绣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交流。去年新冠疫情期间,郭巧莲组织大家缝制了300多个手工刺绣香囊和50面刺绣锦旗,送给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不仅如此,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玉树地震时,郭大娘都第一时间赶到民政部门捐款。 郭大娘的姥姥是清朝宫廷里的绣娘,她从小跟姥姥学针织、刺绣、裁缝手艺。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郭大娘学到老做到老,经常潜心研究、创作作品,并将她学到的手艺耐心地传授给大家。她自2017年开始义务教大家刺绣、剪纸以来,培养出了许多学生。如今,湛北社区专门还为她设立了工作室,每周都会开班授课,教大家刺绣、剪纸。遇到节庆、或特殊事情,她都会与学生们连夜赶制绣制品,让大家共同分享她们的劳动成果。她开心地说:“刺绣和剪纸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大量培养新人,传承技艺,把这门民间工艺传承好,做的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