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风景
发表于 2016-6-5 | 文章来源:原创

 


工业风景采访提纲

前言:自然景观之于我们更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亘古以来它就存在着,虽然这些自然景观也经历很多自觉或不自觉的变迁,然而,这些变迁远不及人类文明强加给它的那些人工景观来得猛烈,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样的景观也成为了人类的物质遗产和自然遗产,但是究其实这终归是人类所谓的文明强加给大自然的。如此也就自觉不自觉地留有某些强暴的意味,那些为了人类生存而存在的大工厂就是这种景观中的典型代表。

 

1  你如何看待因为人类工业生产而形成的某种景观?

工业景观反映了当时人类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景观和人类其他景观一样,都是人类为了自身利益,与大自然互动的结果,带有强烈的人类活动的痕迹,是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这尤以当今中国为甚。工业生产是人类进步所必需的,因此这个破坏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区程度不同而已。工业景观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象征,具有规模大,破坏力强,与自然景观不和谐的特点。这是因为人们对工业设施的设计更多是从其功能性上考虑的,力求用最少的投入换得最大的产出,从而取得经济的最大化。工业景观包括工业设施、建筑、生产过程和人类活动。静态的厂房,转动的设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色、烟、味及操纵这一切的人共同构成了一道工业风景。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怪味熏人,噪声刺耳,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令人印象深刻。我曾看过田捷砚航拍的一张西部风光片子,工业污染肆意在优美的大地之上飘荡,使人触目惊心。工业景观随人类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有所变化,当今西方国家已完成了工业化阶段,积累了巨大的财富,需要的是愉悦身心的环境,更加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而发展中国家关心的是如何快速发展,工业污染向落后国家转移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国际经济秩序的不断调整,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将不断向落后国家转移,他们靠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获得经济发展的主导权,希望获得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落后国家将变成他们的加工厂,靠出卖环境和资源而生存。一个国家的工业景观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是其不同发展时期的见证,也正是如此,工业遗产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一样,受到重视,并得到保护,这点在西方国家尤其明显。

 

2  你拍摄这些景观的初衷是什么?

反映工人的艰苦劳动,体现工人的劳动价值,牢记传统工业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展现工业之美,为历史留下完整、客观的工业影像,是我拍摄工业的初衷。

我所在的这个中原城市,因煤而立,煤矿、工厂星罗棋布,传统工业齐全,这些企业规模相当,场景多样,具有丰富的拍摄题材,为摄影家提供了宽广的拍摄空间。我在一个污染严重的国企工作了20年,对工厂、工业、工人有着深切的感受。这是一个有着40年历史的传统工厂,这里蓝天中常有浮灰飘过,空气中时有怪味刺来,我就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生活。熟悉工人,熟悉工厂,这是我摄影上的优势。

我的工友,每天白白净净的上班,灰头土脸的下班,过着紧巴巴的生活。知识经济时代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做为工业化大生产中的一种廉价劳动力,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得到的却是微薄的收入,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他们的声音逐渐微弱下去,社会已很难听到来自他们的声音,这就是生活的无奈。我们的工厂,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做出了贡献,但同时也污染了别人,更污染了自己。如今,人们更多的看到了它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忘记了它对社会的贡献。但是,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支撑着国家的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没有工人的劳动,没有工厂的生产,一切美好的设想和蓝图都将是一张白纸,他们是社会的脊梁,我们的社会靠他们而不断富裕。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我有义务拍下他们的生活,为他们留下珍贵的影象资料,使历史能够牢记他们的功绩。

 

3  为什么将这种图像当作一种景观来拍摄,是因为它有着某种无法言述的“美”吗?

在我的拍摄中,人是贯穿始终的唯一主题,我一直认为,人应该是一切艺术作品永恒的主角。不同于自然风光,工业景观的背后,隐含的是人类的思想观念。将工业场景作为一种景观、作为风光来拍,但最终要反映的是人。工业景观只是我拍摄内容中的一部分,它展示了工业和工人的工作环景,交代了工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在整个工业摄影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不可获缺的部分。

工业设施是人类意志的体现,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在我们国家,人们更多的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工业的布局。工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产生经济价值,否则工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工业之美,更多的是经济之美。工厂的设计、施工、使用、维护都遵循着价值规律,对于摄影人来说,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也是一个全新的角度。

劳动是最美的,劳动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就是在劳动中获得的,工业景观之美,实质上体现的是劳动创造之美。飘荡的烟尘,运转的设备,壮观的厂房、粗大的管道,这一切都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更是人类价值观、审美观的体现。

4  你想通过拍摄这些图片得到什么?

200610月,在北京影象专家见面会上,李媚老师曾问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拍照片?回来后,思味再三,觉得这个问题大有深意。

每个拿相机的人,爱好摄影的原因各有不同,为什么拍照和通过拍照片得到什么需要解决的都是目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个人的摄影问题就成了无的之矢,没有了方向,只能乱闯乱撞,左右摇摆。

通过拍摄这些图片得到什么呢?通过照片可以获奖,可以发表,可以展览,甚至有可能换来大把钞票,这些我都想要,但这就是最大的获得吗?显然不是。其实,提高自己的水平、享受自由创造的乐趣是我最想得到的。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工具,门槛低,受到的限制少,人们的想法很容易借助它表达出来,这也许是许多人喜欢摄影的原因。人为生存所累,因而更向往自由自在,摄影活动,更多的属于个人行为,受到的牵制少,这是它的魅力之处。拍摄中不断有新的想法涌现,不断发现新的拍摄角度和方法,并能很快在摄影实践中得到体现,拍到自己喜欢的照片,这种创造的自由令人着迷,它使人深陷其中,其乐陶陶。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从事自己喜爱的事。通过照片,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对世界、人生的看法表达出来,将自己的创造力体现出来,这就是收获。

拍照的过程,也是自己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随着拍照的深入,对所拍对象的认识不断变化,也是观念不断升华的过程,拍照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思想观念和摄影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回头再看,拍摄工业的这几年,自己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摄影水平、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许是我最大的收获吧!

 

5  拍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的?

最困难的是拍什么和如何拍的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个摄影家一生都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克服思维惯性,从日常场景中发现不平凡。距离产生美,没有了距离怎么发现美呀?我就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日复一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早已产生了视觉疲劳。但是,当试着换位思考,尝试着用一个局外人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时,慢慢地,那些原本看不到的金子都在闪闪发光了。设想一下你是一个西方人,你想看到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国的什么呐?设想一下你是一个1000年以后的地球人,你又会想看到什么呐?呵呵,有想法了吧?原来我们忽视掉了那么多的东西!如果用历史和世界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生活,从民族、文化、经济、艺术等多角度去审视它,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竟蕴藏着那么多的宝藏。

另一个困难是如何拍的问题,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超越自己。艺术的价值在于独创性,独创,意味着稀缺,从而也代表着价值。既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这是最困难的事情。就本拍摄题材来说,作品能够达到多高的艺术高度,完全取决于摄影者思想的高度。摄影作为一种平面艺术,自有其内在规律,摄影语言的把握十分重要。摄影家需要灵活构建画面,巧妙用光,正确把握瞬间,调动一切摄影手段为自己服务。这几年我看了许多国外摄影家的作品,吸收了他们的许多拍摄手法,更学习到了他们严谨的态度。

 

6  拍摄中要注意什么技术问题?你觉得用什么样的设备拍摄最能表现你对这种工业景观的表达,举2~3个拍摄中的具体实例。

曝光问题最难解决,许多工业场景场面较大,光照不均匀,对曝光的控制很难。好多地方场面很大,补光又太难。有些场景光比太大,对摄影者的技术水平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在焦化厂中,有许多以熄焦塔冒的白烟为背景的镜头,白烟和焦炉上逆光中工作的工人的光比相差有45挡,以白烟为曝光基准后,如不补光,人物将成为一个剪影,这时就要靠闪光灯去补光。

运用120以上的大幅面相机最能表现对工业景观的表达,如8ⅹ10相机,很多工厂场面宏大,气势逼人,大画幅能够最大限度的再现细节,传达气氛,是最佳选择。如能在现场使用大型灯具补光,更是锦上添花。

其次要注意弱光的拍摄,许多工业场景内部光线十分昏暗,经常需要长时间曝光,三脚架和闪光灯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坚持使用三角架,切忌盲目相信自己,把照片拍虚。有些场面要注意用灯补光,以求得光线均匀,细节丰富。

 

7  在这种题材拍摄中,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举例说明

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回到过去,错失了那么多的机会和场面,呵呵,说笑话了,但确实如此。

没有条件去外地拍摄,明知道有好多好镜头却拍不到,应该是最遗憾的,大型的钢铁厂如宝钢、鞍钢、攀钢,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等,这些地方该有多少可拍摄的东西啊!

 

8  结束语

向熟视无睹宣战,向自己的创新能力挑战,应是每个摄影人持续终生的努力。毛泽东说: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工业景观就是人类与自然斗争的结果,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遵循科学规律才能获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同时期的工业景观反映了人们思想的这种变化。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工业风景同自然风景一样,能够给我们爽心悦目的美感。作为个性化的摄影行为,摄影家要和自己的惰性斗争,不断创新摄影方法,不断开拓摄影领域,去获得其乐无穷的摄影人生!

 

                                                                       作者:孙爱国

 

 

 

 

                一个时代的工业化生存

                          陈晓琦

孙爱国镜头里这些沉重的工业风景,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历史穿透力的符号,牵引我们进入到一个很不轻松的话题,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由此我们也看到了他拍摄的视角与心境:在一个全球化的信息与高科技时代对传统民族工业的凝视和思索。

这些作品摄自河南平顶山的煤矿、焦化、水泥企业。平顶山正是为构建新中国工业框架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煤炭及相关产业基地,这使平顶山在我国能源工业中具有着历史代表性。但是孙爱国的影像以一种抽象化的态度和意象化表述超越了具体事象,形成了对于现代民族工业的整体性反思。

现代工业在新中国的发展中撑起了民族的腰杆,为国家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产业工人以为国争光的主人翁精神建构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体意识,获得了在国家建设中的历史主动性,成为工人阶级的典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庞大钢架、滚滚浓烟会是生气勃勃的象征,给人带来鼓舞和振奋,赢得自豪与赞美,因为那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寄托着一个民族的强国梦想。但是今天,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着现代工业的形态,民族工业被置入全球化的情境中被审视,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中国作为废气排放量大国承担着工业改造的巨大压力。一座座高耗能、高污染的工厂在爆破的烟尘中消失,表明着形势的严峻和国家的决心,但传统民族工业如何走出一条再生之路?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替代了劳动力,工人的主体性不复存在而成为被资本放逐的对象,工人阶级又要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在不同的历史位置上,孙爱国镜头里的这番景象显得如此昏暗,让人心悸。

工厂里的工人是孙爱国关注和关心的焦点,但是他们似乎不是工厂的主角,在高大建筑、庞然钢架的挤压下工人显得渺小甚至微不足道。他们被置于一道道工业流程中成为“巨大的机器客体性的附庸”。浓烟、粉尘中的劳动片段整合为一个总体性描述:一个时代的人的工业化生存。这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代价。

孙爱国的影像陈述是意象性的,渗透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具有更多的思辩性质,在视觉的隐喻和象征中体现着他对历史的把握,也表达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无奈和沉重。

孙爱国在他拍摄的一个工厂中工作了二十年。他是这些工人中的一员。这使他的拍摄有着深切的体验和诚恳的态度。他想留下的不是关于个人的记忆,而是一段中国工业的历史。他说:“一个国家的工业景观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是其不同发展时期的见证。”他还特别希望通过这些影像,使人们不要忘记产业工人的历史贡献。这是他自觉承担的一份道德责任。

 

                      作者:孙爱国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穿越世纪的文明记忆-嘉阳小火车(组照1-30)
CopyRight ©2010-2021 东方摄影文化网 www.zgsywh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