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闻图片的精品意识与如何抓到“活鱼”
发表于 2016-6-5 | 文章来源:本网原创

     新闻摄影图片以视觉冲击力强,震撼人心,启迪人们的思想而站在新闻媒体的最前列。当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电子数字化媒体异军突起,在这繁多的媒介读物中,人们的阅读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挑剔,已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细细品味繁多的文章。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在报刊上使用好图、大图、多图成了现代媒体的发展必然。而拍好图,用好图却成了众媒体面对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管理法宝。综上所述,可见,好图片在报刊上的威力所在。作为摄影记者,能否称职,能否拍出好图片,也是能力、良知、社会责任对摄影记者工作态度的一次考验。所以,树立精品意识,拍好新闻图片是当务之急。就如何树立精品意识,如何抓到“活鱼”,略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对新闻摄影精品意识的认识 


    作为图片报道,它与文字报道同等重要,甚之比文字报道更具影响力。“一图胜千言”、“并驾齐驱”早已成为报刊的工作模式。当今,在互联网或是各新闻媒体上,图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而好图更是众媒体争相抢购的对象。对摄影记者而言,大多摄影记者综合素质高且社会责任心强,所以,对上报图片的要求也比较高,不说是个个是精品,但也不会去凑合。而也有个别摄影记者,不求上进,不考虑影响,只为任务分值考虑,使上报的图片不是平庸无味,就是重复来重复去的老新闻图片,当然,这与媒体的管理模式也有关联。一幅好的新闻图片使人百看不厌,并能车成为传世之作,它所发挥的新闻功能是文字无法替代的,比如,在二战期间,为了消灭法西斯,有一名摄影家在为英国总统丘吉尔拍照时,为了表现丘吉尔总统反对法西斯暴行所表现出来的威严与愤怒,他在拍摄时有意识地将丘吉尔正在抽烟的烟斗夺下,使丘吉尔大怒,也正是这一精彩瞬间成了英国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暴行的有力武器。作一名合格的摄影记者,在拥有多方面的才能之外,还需要有更多的工作热情和社会责任以及精品意识,否则,一切都无法谈起。


    二、抓“活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大家都知道新鲜的活鱼肉嫩可口,而死去的鱼,即使是著名的大厨师使尽万班绝计也做不出活鱼的味道来。针对新闻摄影而言也是如此,你听到有好新闻的消息后你不去采访,既是采访了又没有及时传稿,那么,攥在手里的新闻没有及时上报那还是新闻吗?就如何在摄影采访报道中抓到“活鱼”,我想谈几点我的看法;  

    (1)抓“活鱼”要有理性 

    作为新闻摄影报道而言,记者要与时代同步,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要有较高的社会责任和新闻敏感。应清楚地理解新闻摄影是特殊的可视新闻,摄影记者应该是通才,无论是从摄影理论还是工作实践上、摄影技术和综合能力上都应该是高手。对待被拍摄对象要有主体意识和质量意识。要富有觉察“石中有金”的灵感、“以小见大”的灵气和“点石成金”的能力,善于发现和捕捉事物的特征。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客观存在的现实中,对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既要抓拍生动感人的精彩镜头,又要客观、理性地去思考,找出最佳的新闻点,最佳的拍摄角度,只有这样,拍来的新闻图片才会生动感人,才富有视觉冲击力。1999年,在一次采访受难的瓜农中,我接到的第一个信息就是20户瓜农所种的西瓜只长

秧子不结瓜。去了之后才发现,满地的小瓜蛋没长成熟就裂开了大口子,有的瓜秧确实风长不结瓜。通过我的实地调查,我认为是假种子惹的祸,为了弥补农民的损失,打击坑农害农的悲劣行经,我就试图用照片反映,首先找出既受难最深又表情丰富适合表现主题的人物。其二,找新闻事实,既长不熟就裂口的瓜及风长的瓜秧。有了构思就去分三步拍摄。第一、用特写拍摄受难瓜农的心酸情绪。第二、拍摄多个像裂着嘴哭泣的烂瓜。第三、拍摄有10多人排队手捧一棵不长瓜的瓜秧。通过这三幅图片,以铁的事实,以形象化的摄影语言,形成大的震撼,起到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的真实作用。(新闻摄影作品《20户瓜农欲哭无泪》后在中国晚报新闻评选中获二等奖)

    (2)抓“活鱼”要深入基层

    作为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还是有区别的,尽管记者都是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去客观、公正地采访、报道,但是,作为个别偷懒的记者,他(她)完全可以不到新闻现场去,或是道听途、或是从各种新闻信息中,通过自己的主观意想去编造新闻,或是拿别人的稿子略加修改,这些不良的新闻报道招数都是可以瞒哄过关的。而摄影记者为了完成一项采访任务,他(她)必须到现场去,因为他(她)必须将在现场抓拍下来的图片传送到新闻媒体上,不到现场是得不到真实的新闻图片的,既使是别人给你提供的也未能代表你的思想和你的拍摄风格,所以,新闻摄影很难做假。为了能抓到“活鱼”,深入基层是关键。首先要树立精品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转变思想观念,不等不靠,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广交朋友,要有与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做个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与他们广泛接触,坦诚相见,不耻下问,从中获取鲜活的报道素材,要有捉不到“活鱼”心不干的决心。 彻底改变采访不深入,不细致,敷衍了事,工作态度懒散等不良行为。应该在繁杂的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各中收集新闻线索的手段,利用各中形式,去体验,去感受,千方百计寻找“活鱼”的线索,努力抓住“活鱼”并成为读者爱不释手,可口的美味佳肴。

    (3)抓“活鱼”要胆大心细

    “不入虎穴,难得虎子”。 事物的真相常常被隐藏在砖墙后面。摄影记者在一些揭露、反映问题的新闻报道中常常受到种种限制。他(她)不得不释放他(她)的全部胆量和机智来清除采访报道过程中的一切障碍。做一名有素养,综合能力强的摄影记者,应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及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特别是遇到复杂多变的新闻事件,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更要保持沉着、勇敢、机敏的头脑,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及突人其来的矛盾纠葛,做出卓有成效的反应。为了拍出一流的新闻图片,有些摄影记者,奇法异想,乔装打扮,潜入新闻事件内部,获得常规下拍不到的第一手真实照片。在此基础上,要富有献身精神,而所谓的献身精神,不是对所有的新闻事件都值的去冒险、去献身,而是依据新闻事件的价值、新闻事件采访的可操作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对于有些新闻事件,明知很危险,但是,通过周密的研究和分析,用智慧的大脑和机警巧妙地完成采访任务,避免由于莽撞、采访不细所引起的不必要的牺牲。而对另一种新闻事件,明知很危险,明知在采访过程中一定会伤人,那么,就要考验摄影记者如何面对,如何衡量新闻价值、社会价值及历史价值,人生价值的轻重。

    (4)抓“活鱼”要腿勤、肯下功夫。在现实 生活中,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群,要想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新闻图片拍摄下来了,那是不可能的,新闻就像沙中的金、水底的鱼,并非你想要就唾手可得。要想淘到金子、抓到活鱼必须有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路途遥远,不怕历尽千辛万苦,心中只有;不论采访任何事情都要把被采访对象当成精品去拍。目前,在我们新闻摄影圈内,就如何抓“活鱼”,同行们都以精辟的论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新闻事件出现的范围比较广,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就应该站在时代的前例,沉下去、跑起来,去用心感悟,下大力气去捕捉“活鱼”。就如何抓“活鱼”,首先要做到腿勤,将视野放开阔一些,要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其周旋,精心策划,拍出精典之作。好的新闻素材是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的,优秀的摄影记者总在不断地跑动,要使自己永远处于一种兴奋和工作的状态之中。到处都是出新闻的地方,不能偷懒,坐等新闻是永远拍不到高质量的照片的。抓“活鱼”在腿勤、肯下功夫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司空见惯的、小的新闻事件上的挖掘,不能只对大的新闻题材感兴趣,小的线索就不闻不问。小线索往往隐藏在平淡的生活当中,你不找它,它也不会找你,所以,脚底板是印证你对新闻工作的热情,是丈量你对社会责任的怯码。摄影记者的脚步永远在路上,在火热的现场,只有踏踏实实地工作,不知疲倦地到处寻找新闻线索,才是拍出好新闻图片的基础。只要摄影记者具备这种精神,就不怕拍不出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启迪后人的传世佳作。  



上一篇:论新闻摄影的瞬间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2010-2021 东方摄影文化网 www.zgsywh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